<b id="mxn1a"></b>
    您的當前位置: 廣西梧州農業學校 >> 黨團專欄 >> 黨史學習 >> 正文
     

    推進清廉學校建設進行時——清明節前話“清明” 廉潔守紀“清”又“明”

    作者:李波    來源:本站原創    點擊數:137    時間:2023-3-30

       清明節,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等,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自然節氣點,也是傳統節日。
       一、清明節簡介
       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,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,至今不輟。清明,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是掃墓祭祀的節日,也是撫今追昔、尋找精神之根的節點。清明節,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,屬于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。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,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,抒發人們尊祖敬宗、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。清明畢竟是“氣長物盛”的時節,所以有風,也被視為“習習祥風”;有雨,也被視為“祁祁甘雨”。人們對于清明時節的天氣,心懷感恩與包容。
        二、清明節習俗
        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,最終在宋元時期形成以祭祖掃墓為中心,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,增添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,文化內涵變得極為豐富。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有:
        1.掃墓祭祖:是清明節俗的核心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。
        2.踏青:清明踏青是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。清明時節,春回大地,自然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。
        3.植樹:清明前后,春陽照臨,春雨飛灑,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。因此,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。
        4.放風箏:清明時節人們把風箏放上藍天后,便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。

     

       三、清明節前提醒和倡議
        萬物生長之時,皆清潔而明凈,春和景明,萬物生暉,清明將至,特此提醒和倡議!扒迕鳌笔侵泻弦坏男袆!爸切兄,行是知之成!睆V大黨員干部要不斷涵養政治定力、紀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時刻做到清醒待之,謹慎行之,?囎跃允≈,在誘惑與利益面前,不茍取不失節不移志,帶頭遵守廉潔自律規定,帶頭弘揚新風正氣,形成清廉過節的良好風尚。


    發布:huangchunyan  審核: huangchunyan  時間:2023-3-30 17:32:45   


    黨團專欄

      推薦文章

  • 沒有推薦文章
  •  

      熱門文章

  • 沒有熱點文章
  •  
    毛茸茸流水屄